治疗方法:
置管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在L3~5椎间隙,常规消毒后局麻,用18号硬膜外穿刺针垂直进针,有落空感进入蛛网膜下腔,拔出针芯,见血性脑脊液流出,将16号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内留置5~10 cm,边推进引流管边拔出穿刺针,以使脑脊液引流管通畅。
无神经根刺激症状,末端接导管连接器、一次性输液器和引流瓶,控制速度3~4滴/分钟,引流3~10天,脑脊液颜色由红色变黄色时可考虑拔管,注意连接器固定,防止意外脱落及每日穿刺点消毒,预防颅内感染。
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颅内压增高,引起颅内生理状态改变,血小板大量释放5-羟色胺可能是早期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关键因素。
有关研究表明,蛛网膜下腔积血释放氧合血红蛋白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痉挛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因素。
及时持续将不正常的脑脊液引流到体外,即蛛网膜下腔积血、红细胞裂解产物或炎性脑脊液引流出来,可大大减少蛛网膜下腔粘连和脑水肿反应,有效预防血管痉挛的发生,同时起到了缓慢降低颅内压,刺激脑脊液分泌,使新分泌出来的脑脊液起到良好的稀释和冲洗作用,有效阻断颅内诸因素的恶性循环,能有效地减轻或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作,明显减少脑水肿药物的使用。
置管引流后,头痛明显减轻,无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无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